【不停滾動的平衡】
Steve Klain用玻璃探索人我的互動
文\愛莫
(刊載於『琉園季刊』No.20,2008/03春季號)

(此為在博物館工作的愛摸,開始定期為展覽寫文,刊於雜誌上。由於前前後後寫了幾篇,總
算還能成冊,所以開始收錄於自己的Blog嚕~這些文章多半來自於愛摸辦展期間,與藝術家交
流,從旁觀察並自我延伸,所寫出的文章。)



我們看到的是色彩繽紛的幾何排列,對Steve Klain而言,卻是藉此放大了一切感知;他總能
見微知著,乃至每一個創意的產生,都意義深遠。作品是美的,後面的心思更美,而這一切都
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人。他的作品像是一份最精準的報告,探索了人的個體與群體,進而探
索人的一生。

對比Steve的作品所帶來的不安感,他總散發陽光般和煦的親切感;自2月12日來台,連續一
週的玻璃教學課程中,他總是盡心傾聽,從我們殘破的英文中微笑理解;他也喜愛觀眾,即使
被快速而尖銳的中文包圍,一雙慈藹卻不失好奇的赤子之眼,總靜靜接收這一切。這位60多歲
的老先生,充滿活力地將整個世界納入自己的人生體驗,自此開展綿延的藝術之旅。

Steve的創作傳奇從1996年,他決心從一位白領階級的企業家,拋棄一切投入藝術領域開始,
那時他已50歲。從學生時期,Steve即熱愛藝術,在加州州立大學曾研修劇場藝術。然而,家
人的期許,讓他成為一位商人,從事的是五金,與藝術毫無關聯。現在若向他問起當時的心情
,他會笑說:『我痛很每一天!』

生命永遠有出口,1996年Steve接觸了當今最有名的玻璃藝術學校Pilchuck,一回家就決定
了自己的未來之路,全心投入藝術;只不過,那時他已五十歲。他很幸運地獲得妻子的支持,
這一頭栽入就是12年;而如同用對了鑰匙開對了門,研習玻璃以後,短短兩年即成為課程助教
,2001年更開設自己專屬的課程,將藝術的領域拓展到教學上。

Steve位於南加州的家中有個完整的工作室,他用防止玻璃碰撞的厚軟棉墊,在工作室裡做了
一張床。Steve熱愛創作,常常一工作就是16個小時,回神時已夜裡12點,又是不得不睡工作
是的一晚。個性溫暖的Steve喜歡與玻璃創作好友一起工作,常旅遊各地教學,也邀請同好來
自己的玻璃工作室,在彼此靈感的激盪下,開啟創作的主題。


(Steve Klian本人)

一顆顆飽滿的玻璃球置於玻璃盤上,沒想到真的可以拿起來?岌岌可危的平衡關係,彷彿凝聚
於滾動的一瞬間,這是Steve對六十年歲月的生命體悟。如果你要為Steve安上一個職稱,他
會鄭重地告訴你,他並非一位『玻璃藝術家』,而是一位『使用玻璃的藝術家』。這兩者的差
異到底在哪兒?在於Steve對藝術與人生的態度。

相較於與時間賽跑、與高溫玻璃妥協磨合的吹製藝術家們,Steve更希望能將內心的想法完整
表現,於是他選擇了Roll-up這個技法。Roll-up獨特的第一道步驟『爐內成型』熔合技法,
讓作品上的紋路精準呈現,也讓創作的過程不至於因為溫度而受侷限。但對Steve而言,作品
所表達的思想,遠比技法的呈現和難易與否,重要許多。記憶起一次Steve與琉園執行長王永
山共用早餐時的對話,當時執行長驚嘆於其作品的精緻,問及這樣的技法是否困難,他居然害
羞地回答『做這些其實很簡單』。這答案真是不禁讓人莞爾,這藝術家可真不會推銷自己,但
這就是Steve的謙虛。他曾說,會選擇玻璃為材質,是因為玻璃具有折射與透射的獨特性,與
他的創作概念吻合,但若有一天他的靈感需要用其他材質表現時,他也會毫不猶豫地做下去。
這是Steve對藝術的態度,也映照到他對探索人生的執著。

觀看Steve的作品,簡單的幾何形狀搭配點線面的結構,傳達出極具抽象的原始概念;它看似
規律而剛硬,卻又溢滿著無法抗拒的有機狀態。事實上,這是Steve對萬事萬物深刻瞭解後的
恣意放大,包括了人與人的互動,自身回憶與為來的匯集,甚至好的壞的,一併萌芽。『平衡
』是Steve作品重要的主題之一,他說:『我最近的創作,總在尋找、探索人世間的事務;那
些不容易維持的平衡狀態,讓我覺得樂趣無窮。我也試著解析個人的觀察,在停下腳步時,總
細細品味著各種經驗。』對於這世上以千便萬化為常態的刺激環境下,我們常需要改變自己,
好讓自身與新環境達到短暫的平衡,而短暫的平衡又將創造新的環境與刺激,自此循環不已,
正如同在凹盤上不停滾動的圓球。

以作品【平衡系列75號-重量關係】而言,主題翹翹板的兩邊各自承載著一顆球;一方大而色
澤鮮艷,一方卻小而暗沉。這個作品的靈感來自於Steve年幼的回憶;他憶及當時身材比自己
嬌小許多的弟弟,即使費盡方法,也無法把坐得穩穩的Steve抬起時,看到了這世上強弱勢力
的抗衡關係。而作品【平衡系列75號-群與單】,玻璃盤上規律而排排站的圓球,由一顆獨自
站在前端的圓球所領導;但領袖所據之地傾斜,究竟是領袖帶著人群往前,抑或群眾推著無力
反抗的領袖跌落深淵,誰也說不準。這件探討人類群居關係的作品,靈感竟來自於中國的兵馬
俑,真讓人倍感意外又絕對貼切。


【平衡系列75號-重量關係】


【平衡系列-群與單】

在他的作品中,球代表人的個體,底部的玻璃盤則是這個世界。而有一次,他很感性地說,圓
滿的球就像他的妻子,無論從哪個角度觀看都如此無瑕;而他自己,則是下方那片凹凸起伏的
盤子,帶著許多缺點與錯誤,卻幸運地擁有一顆這樣完美的球,總能從他不完整的身軀上找到
最恰當的平衡點。

Steve的浪漫與溫暖,也傳染給每一位學生。他從不帶批判地欣賞每一位學員的作品,總是微
笑地給予建議。然而每一期上課時,Steve也會要求學生帶一件自己最不喜歡的創作;他描述
當學生步入教室,看到桌上的一只榔頭時,頓時心生懊惱或恐慌的模樣,實在生動有趣。他說
:『絕不能把自己的作品當寶貝!』;他認為,學習將自己認為不好的作品破壞,是一種紮實
的人生體驗,正如我們對待人生中所有事物應有的態度。此外,Steve也認真地將創作過程視
為一種成長,他反覆地創作結構一樣的作品,並給予編號,以觀察自身的變化。

在溫暖待人的態度下,Steve是一位創作嚴謹的藝術家。現在的他,任教於Pilchuck,每年
並獲邀於美國、英國、西班牙與日本各地教學,同時其作品亦獲西班牙Del Vidreo國家博物
館、紐約藝術設計博物館和紐約康寧玻璃博物館等典藏。

或許,很多人以為藝術這個領域,若未及早投入,即為時已晚,也因而放棄了當初對藝術的熱
愛。然而50歲才投入藝術的Steve,正能毫無所顧地咀嚼自己豐厚的人生,回顧並瞻遠。沒有
包袱的他,看重的是藝術的思想,與傳承的意義。2008年下半,Steve將與孫女舉辦一個名為
【Legacy(傳承)】的展覽:看來,也是意義深遠。但願熱愛藝術的朋友,於5月26日前親來
琉園水晶博物館一探Steve【映象新衡】玻璃特展。





【平衡系列37號-塔】

三個幾何:圓球、方柱,與三角形。

最上方的圓球,像是站在成功頂端的人;中間的方柱,則是支撐起主角的一切力量。然而三角
形呢?小而微不足道的三角形,卻是真正不能或缺的大角色,只要稍一歪斜,整件作品也因此
崩毀。

這靈感來自某次Steve Klain看到門檔備取走後,快速關起的門。對比到人生中,許多我們容
易遺忘忽略的事物,卻正是支撐我們為何往前行的真正主因,然而一旦沒了根本,就什麼都沒了。






【平衡系列47號-他們的夥伴】

背對著三顆整齊劃一、規則排列的完美球體,那瓶子是多麼地格格不入?孤獨、扭曲,鮮艷卻
過份跳脫作品的顏色,被排擠於群體之外的瓶子,彷彿被群眾無形的壓力所推動著,緩緩從傾
斜的角落墜入深淵。

然而並非夥伴嗎?沒有瓶子,三顆球還能自己平衡嗎?

Steve Klain回憶童年時期,並試著體會孩童世界中的和平與殘酷,於是創作出這件趣味橫生
,又充滿思想的作品。






編按:當然展覽卡片也是我設計的,一併收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