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感《淚王子》─ 淚王子去哪兒了?

(這張照片其實不但冷門,而且根本是電影在換幕時,被我意外截圖到的畫面,
可它巧合的將兩個角色的影像重疊,恰好是『迫害者』與『被迫害者』的交互關係)
(仔細思考,也許『迫害他人』就是『迫害自己』吧......)
---------------------------------------------

80分。
它有個好故事,會讓觀眾不斷思考,
思考沈痛年代與現今的對照,思考自我與角色之間的關連。
但無論如何,我都無法認為它是個好電影,
只因編導實在太不會說故事了....
總不能所有感情起伏,都要靠觀眾的腦內補完吧?

---------------------------------------------



導演:無法專注在說故事上,安排過多的形式美學讓電影情緒表達上反而一再中斷。
劇本:中等。
演員:因原本的高期待而顯得不夠突出。重要角色以外的演員表現更平淡,讓整體扣分。
視覺:可圈可點。
聽覺:觀影時覺得矯情,再三回想才發現其可能的用心,略感可惜。
Touching:對故事頗有感觸,對電影大嘆遺憾。





在片子裡一直是這樣說的:『曾經,你我心中都住著一個淚王子,他看不慣這個社會的
不公不義,所以不斷地流淚,等到淚流盡了,淚王子就從你我心中,悄悄地飄然而去。』

我們都曾度過從單純到不單純的年代,或至少學會如何找到自己的看世角度,好得以生存
。故事中,小周不得不與背叛自己父親的人住在一起;皖平在失去了家庭與丈夫後,卻與
害死自己丈夫的人結婚同居;而曾經背叛好友,導致抱著悔恨的老丁則不顧周遭的閒言閒
語,娶了好友的太太。他們如此萬般地無奈又自相矛盾,只為了以倖存者的身份而努力生
活著。但,他們的淚流到哪兒去了?他們的淚王子又是從何消失?電影沒有告訴我們,也
因此毀了一個沈痛的好故事。

無奈,是徬徨年代最好的代名詞。就像【哥雅畫作下的女孩】、【斷背山】或【浮華一世
情】,在這些故事中我們都可以輕易地找出被迫害者與加害者,卻無法對誰發洩氣憤。我
們深深體會到每個角色的每種面貌,了解到即使早已遠離白色恐怖時期,身處現代的我們
,一樣也跳脫不了社會結構的大轉輪,時時成為一名被迫害者,又不自覺地迫害著他人。

觀影後,我細細思考著每個角色的轉變。對我而言,那情感都相當龐大,好像隨意撿一個
角色當主角,都能獨自再發展成為一部完整的電影。比如小周,年幼的她在得知照顧她的
叔叔就是害父親身亡的人時,她該如何自處?是什麼讓她甘願沈默,又是什麼讓她在不得
不向母親爆發時,卻能立刻理解母親犧牲自我的行為?而這是否影響到她對待同儕關係的
情感?而再比如媽媽皖平,其遭遇與情緒衝擊更是強烈。

我對皖平這角色特別有感受,尤其在故事中她的轉變與決定,幾乎是影響本片的最大關鍵
。無論於其性格或選擇,她一直是個處於曖昧地帶的角色。一開始她活得美滿,看似擁有
很多,卻也能隱隱感覺到她所埋藏的渴望。而後她跟著久未聯絡的同窗好友千珺一同加入
了青年進步讀書會,因可能接受自由思想而遭到逮捕,卻在獄中接獲丈夫的死訊,以及丈
夫好友丁叔的懺悔信,但她選擇不將忿恨的情緒發洩在丁叔身上,轉而投射到自己的同窗
好友千珺,並將千珺舉發,甚至導致好友走上自絕之路。藉此換得自由之身的皖平,其實
因頗有理財之專而獨立活得很好,可她以『女人家還是需要依靠』為由,嫁給了害死丈夫
的好友,在鄰居的指點和對前夫的內疚中繼續存活。

以我感覺,皖平的個性其實相當極端,內心彷彿常因自私的一面與內疚的一面相互交戰,
而矛盾不已。這可能是她之所以對非親生的小立特別好,卻也毫不猶豫地將丈夫被誣陷的
罪名全部怪到一個小女孩頭上的原因。或也可能是她在背叛了好友後,選擇與同為背叛者
的丈夫好友共度餘生,好一起『享受』內疚感所帶來的贖罪。她愛女兒但並非全以孩子為
行為選擇的考量出發點,那聽起來彷彿是個藉口。所以對我而言,皖平幾乎是本片的核心。



(皖平不算演得深刻,但這的畫面讓我印象深刻,那試圖隱瞞的竊笑道盡這角色的曖昧。)



(出來後的皖平,裝扮與表情已與先前純樸的扮相,相差許多。)


然而,皖平的淚王子去哪兒了?曾經存在過嗎?或又是何時離開?電影並沒有描繪,就如
同劇本對待每個角色那般,觀眾只能看到一個結果,一幕的確充滿美感與形式主義的畫面
佈局,卻沒有角色情緒,沒有過程發展。即使我們知道劇本的概念是來自於真實女孩小周
的幼稚視角,電影仍因缺乏敘事手法而功能盡失。



(在獄中,皖平得知丈夫死後,變得瘋癲,並出賣了好友。觀影後不斷回想,可以感受到
角色當下的恐懼與狂顛,理解到她可能以出賣朋友好換取對丈夫不忠的彌補,但這些在觀
影當下都難以體會,只感到納悶與不解,電影失去敘事與傳達的功能。)





搶盡風頭的形式美學確實是這部電影的主要特色,導演從電影最開頭的唱國歌歷史畫面,
就再再強調這樣的手法。在電影中,具象以畫面結構看,如過分巨大的國父照片,無言地
凝望著背叛者丁叔和小周嬌小的身軀,以及國父照片的彩度和工廠機械的無彩對比,效果
非常鮮明。而抽象也可從角色身份看,如代表新觀念的皖平好友千珺,其略帶同志色彩的
情感表達,很直接地傳達出該角色與社會生態的不容性。然而,形式上的設計也許抓住了
一個年代的氛圍,但若沒有完整的劇本相呼應,形式美學成了矯情的錦上添花,無法激起
更多漣漪。



(形式美學首推這張小女孩仰望巨大國父像的劇照,對比非常強烈明顯。)




(額外可以發現,導演在描述一種純真的消逝時,都以大片金黃色麥田,與角色影像融合
的畫面作為表達。麥田的形象,在很多電影裡面,常象徵為『家』之於我們的意義,隨意
想起顯著的例子就有【神鬼戰士 Gladiator】與【麥田】。【淚王子】中的麥田影像上下
顛倒,更增添了不安的氣氛。)





其實【淚王子】當初吸引我的關鍵是演員,因為我非常喜愛范植偉的演技,和他在演戲時
所散發的氣質(不評那些極負面花邊的話…)。可是觀影後我感覺,不知是因為劇本的不
足或導演的風格,無論哪位演員都無法撐起那個時代該有的沈重,他們的唯美與現代感,
反而成了電影尷尬的註腳。其中讓我較為意外的是關穎所飾演的皖平好友,也是優雅的將
軍夫人劉千珺,她的表現恰到好處,讓我能融入角色又不會過度搶戲,甚至當容易冷場的
旁白聲緩緩敘述將軍夫人的矛盾與悲哀時,是真正地為當下的氣氛加分,使人頗有感觸。



(關穎在戲中的表現頗能傳入人心,電影中千珺努力地扮演著將軍夫人的角色,卻望著眼
前與自己格格不入,年老的寂寞將軍,而為彼此感到唏噓)



(這是將軍夫人感到自己可能被逮捕的前刻,她略帶絕望地向四周做最後一次回顧,並隱
隱地聽著外頭的動靜。這角色在衣服設計上也有較顯著的鋪陳,她的穿著對比皖平較現代
,開襟的襯衫與俐落的褲裝,顯示出那個年代女性少有的自信)





走到結局,【淚王子】劇本用如同【贖罪】一般的手法,試圖將觀眾凝聚整篇幅的是非判
斷,以全新的觀點給予我們錯愕般的無奈。我很喜歡結尾的安排,同樣在包水餃等待丈夫
歸來的皖平,確實給我錯置的感受,好似回到電影最初,她在等待漢生(張孝全飾演的前
夫)的情景。此刻我腦中無限猜測,直至最後一句台詞,那股甘願擁抱一輩子心魔的自伐
態度,充滿看破、無奈、懊悔,甚而享受於一身,多麼衝擊。所以即使這部電影在表現上
有諸多遺憾,結尾的力道仍餘韻留存,讓人回味。

我在想,是什麼讓皖平有如此矛盾的個性與發展?是否她曾有個缺陷的童年?或年少時的
她與同儕間相處上過於不平衡?亦或是那束縛的年代讓她無法找到自我認同的定位點?更
有可能的,則是來自於她自身的個性就是如此,於是在那段壓抑與無奈讓一切走到極端的
年代,她或他們,也只能擁抱痛苦。我很喜愛這個故事,但我無法喜歡這部電影,因為它
帶來的不是太多可能性,而只是太多問號。

沈痛的人生喚起我們對純真美好的渴望,不分年代。如果有一日,我的淚王子不見了,我
會更迫切地想知道他為何離開,又去哪兒了,好求他回到我的心田。










------

其他劇照


(原本想拿這張當作影感的封面,因這剎那也許正象徵著心中『淚王子』的離去。)



(這是電影最初,小周喜歡的美術老師,因一心想畫海邊的美麗風景,而闖入軍事禁地,
卻當下硬被套上匪諜的罪名,隨意處死的場景。我曾看有人評這部電影中,所使用的豔麗
色彩,與白色恐怖時期相違背。我個人覺得這手法其實是可行的,如電影【羊男的迷宮】
亦使用了華麗的色彩,其與現實所對照出的詭譎不協調,反更能諷刺出那個年代的殘酷。
我猜想,電影會讓人感到尷尬的,反而是更根本上的不足,如導演與演員無法說服人吧)





老丁

丁叔是個相當遺憾的角色。因電影僅蜻蜓點水卻未加描述他的背景,使得留下的謎團都毫無
吸引力,也浪費了演員盡心的演出。所以我只能在文末為他多加些照片留影,卻無法將他寫
入文中。



(范植偉的氣質一直很適合演出內斂且沈重的角色,但此次,他口調的現代感,卻略使角
色不夠說服。)



(老丁在送漢生最後一程時,跛腳讓他總趕不上死囚行進的隊伍,對照電影最末老丁的懊
悔,很能連貫。)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