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想找的照片,是最後總司庫跳傘時,照向絢爛斑瀾天空與他的身形剪影的畫面。
但這次上網找照片,發現劇照是意外的少,只好選擇這張形象圖,作為天使與魔鬼的精神﹞


影感《天使與魔鬼Angel And Demon》─ 保持精神的改編
--------------------------------------------------------------------

92分。
恰如其份地扮演電影的功能,將原著適度改寫呈現
會讓沒看過小說的大呼過癮,看過小說的點頭滿意
故事充滿懸疑,刺激而緊湊,同時也擁有許多值得思考的橋段
值得任何沒接觸過的人閱讀與觀賞

--------------------------------------------------------------------



每個人心中,都有個天使與魔鬼。
﹝……﹞

走出戲院,我與男友第一個思考的是,如果真讓總司庫當上教宗,為必他不會帶來宗教的
盛況,成為一個『好』教宗。

當然這不代表他的所作所為是正確的,而一個『好』教宗的判斷法則也相當難界定。

我想起V怪客說過理念不死,他與總司庫都抱著一個『理想』,期望自己能改變世界。於
是他們都用了一些極端的手段,搞爆炸、殺人,也欺騙;甚至最後,他們也都為自己的理
念犧牲。但V得到許多人的認同與熱淚,總司庫只讓人感到恐懼。除了追求的理念是否符
合現代的觀點外,他們有何不同?

我想說的是,如同電影海報的形象,天使與魔鬼存於一身,它們如此對立,卻又如此融合
協調。生還的教宗候選人,或保守的大選舉官,他們任何一個人的價值觀,不一定比總司
庫高尚或瞻遠,沒錯,電影沒有說。但總司庫卻跨過了『惡』的界線,他動手殺了人,這
讓他萬劫不復。在論一個人的黑白時,我們難分其色,只能觀其本質。

但我不禁又思考,我們每個人不都是兇手嗎?我們每個人的行為舉止,都在影響他人。我
用一句無心的批判,也許導致一個人的自毀,那跟拿起刀子砍人有什麼不一樣?當然,我
可以想到答案,不一樣就在於態度。任何受眾愛戴的仁慈教宗都可能因為反對同性戀,而
讓這世界上的某個角落,發生同志被信徒圍甌致死的慘案,那究竟與實質拿火燒人有什麼
差別?對,態度上的差別。所以這世上的萬物總難論黑白,只能觀其本質。

本質就在於,宗教與科學本無衝突,亦無瑕疵,但人是有瑕疵的。人人心中都有個天使與
魔鬼,而我們該學會的,是尊重與包容每個不一樣的個體。

回歸到電影,我認為,這是一部很難失敗的作品,因為原著的故事實在太好了。無論就想
像力、懸疑性,或思考價值,這部作品都成績優秀。我很早便看了小說,難免覺得電影在
氣氛上、情緒上、情感轉變上,表現的不如藉由文字架構,以腦紋想像奔馳的小說,來得
精彩。但事實上,就節奏來說,我個人覺得電影是比較接近劇情所需的。《天使與魔鬼》
的故事發生在24小時內,重點情節甚至是不到半天內完成的,電影確實呈現出這樣的步調。

而不到三小時的電影,勢必要對原著作些刪減修改,這方面電影做得可圈可點。末尾,電
影保留了一位候選人的生存,讓大選舉官成了新的總司庫,這使電影結局較明確而正面,
功能也恰如其分。當我看到心靈受創的老者自取名路克,以及走出布廉後那股宗教的力量
,真的讓人好感動。即使是已看過原著的我,心情仍被帶領,我想對我而言,這部電影是
成功的。

這邊要推一下總司庫Ewan演得真好。因為看過小說,打從一開始就知道誰心懷鬼胎,難
免不對總司庫這角色的表現多有解釋。但Ewan把這角色在小說中傳達出的形象完整呈現
,觀影過程中,我真正被他的表情所感動,他的語氣溫柔,語調卻有所力道,即使小說中
最感人的演說橋段被刪除了,仍讓人動容。在此同樣推崇導演Ron Howard的表現,他的
電影風格,剛好適合這類帶有神秘氛圍的動作懸疑片。最後的大爆炸,雖不似我想像的讓
夜晚變成白晝,卻重新覆上了神聖的色彩,反而更符合這段情節所需,牽引著我的心。

電影裡面有幾個我個人喜歡的小改寫。一是,雖然就原著來說,《達文西密碼》發生的時
間比《天使與魔鬼》晚,但電影稍做改變,在開頭用簡單一句話『我聽過你之前的事跡』
,就讓兩片有了連結,也讓主角蘭登更有份量,這邊我覺得做得很聰明。另外,謝天謝地
,蘭登沒有再跟蘭登女郎傳曖昧,也沒有在片尾發生肉體關係,我真正覺得這提升了電影
價值,讓觀眾容易將關注力放在劇情的安排上,而不至於娛樂過了頭。

最後,有朋友看完電影跟我說,他對電影失望的點在於,看小說時,他對場景充滿了想像
,以為會看到溢滿了宗教神秘與華麗輝煌的景像,卻不然,怎麼都是一些破舊不堪的房子
而已。以我來說,若學過設計史,對某些建築簡直到了崇拜的地步。《天使與魔鬼》可以
在半天內縱覽這些建築,也算是這部電影最大的價值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