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很擔心劇照有雷,只好放標準封面照)


影感《隔離島 Shutter Island》 ─ 隔離島,隔離了你我,和我我

---------------------------------------------

96分。
相當好看,故事頗值得思考。

---------------------------------------------







李奧納多最近的兩部片,『全面啓動』與『隔離島』,其實有很大的相似處。兩位來自不同
電影的主人翁,都急欲隱藏內心部份的自我,卻在某個追尋的過程中,不得不去面對自身的
罪孽,進而探討存在主義下的真實為何。

就某些方面來說,我喜愛『隔離島』多過於『全面啓動』。『全面啓動』有著讓人驚艷且貼
切到毛骨悚然的全新設定,但因複雜的邏輯與劇情,讓它在情感面的表達難免會稍打折扣。
相對於劇情單純的『隔離島』,觀者較能聚焦於劇中角色的情緒面相,也讓電影更像是齣一
氣呵成的藝術品。

『隔離島』描述喪妻的FBI探員,為追查導致妻子身亡且失蹤於犯罪精神病院的縱火犯,而
假借其他案子來到了設立該精神病患的隔離島。在隔離島上,所有人怪異的舉動,讓他懷疑
院方可能正祕密地進行非人道的醫療實驗,卻漸漸發現,真正的問題,可能出在自己身上..

故事其實不算嶄新,也一定有不少人會覺得不難猜到結局,然而對於情境氣氛的描寫,角色
情緒轉換的著墨,以及最後劇本試圖為結局下的註解,都讓電影非常精彩。經過了電影前段
引人入勝的懸疑動作鋪陳,結尾的大解謎不但更有力道,也能不失其深度。

看到網路上有些人抱怨,結局不過就是精神分裂?或討論到底主人翁所遭遇的真相為何,我
個人覺得這些都是不必要或可能看得過淺的。電影最末,主角說:「你想當個行屍走肉的怪
物,還是想做死去的好人?」,這句話簡簡單單地推翻了前面所有的可能性,卻同時立下了
新的可能性,一種基於存在主義下,透過自我思考而必然砌立不搖的生存手段。它是一段重
新認識自己的過程,決定自己的價值,同時選擇順流還是逆流。

最初,我們可以藉機思考,何謂犯罪?(亦即何謂世俗價值觀)我看過一位小說人物非常有
趣的論調,言所謂的犯罪是由人類文明所定義的,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價值觀,我們因而成
為一個眾所唾棄的下民,或搖身一變成為正義凜然的英雄。然而,如果放棄所有定義事物價
值的準則,是否就沒有所謂的好事或壞事,也就沒有犯罪?雖然這論調違背了存在主義中所
伴隨的責任關係,卻也的確道出了主觀與客觀之間的諷刺與曖昧。

然後,責任並不會消失。片中,主人翁選擇逆流,成為他所期望的真正自我,而如現實般殘
酷的是,他不得不面對逆流後所帶來的衝擊,負起活在這世上的客觀責任。這是抉擇所帶來
的必然結果,也再次強調出存在主義對於自由意志的崇敬。這些抉擇都沒有對與錯,只關乎
個人的性情與包袱。

因此對我而言,隔離島是一種概念,如文明、價值觀、世俗規範、是非判斷等可因人云亦云
而造就鴻溝的無形力量。人云亦云是一段過程,非論及好壞,但是當你選擇相信時,則義無
反顧,覺得理所當然。也常常,當我們偶而願意試著去思考自身價值觀之必要性時,會發現
可能根本毫無道理。但更常發生的是,對於這些「隔離島」我們總能據以力爭,說得頭頭是
道,卻在某一天發現,這些「道」也是一座隔離島。

所以隔離島是無形的,可能大至隔離了不同的族群,也同時小至隔離了每個你我,和你我中
的每個自我面貌。而我真誠地認為,能夠面對自己的人最可貴,之後無論選擇勇闖或逃避,
都讓我敬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愛莫 的頭像
    愛莫

    微幅的慾望慶典

    愛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