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0-1  

(其實這篇心得,真是不知道該放在電影類,還是小說類,因為我都看了。但電影有畫面,還是帥哥的畫面,所以為了展現截圖,決定放在電影類!)(?)

(封面的選擇,看過電影或小說的人絕對懂。冒著煙,一路往天上衝的戰機,下一步是什麼?當雙眼因直視著陽光而什麼都看不到時,緊接而來的命運,就是永遠的0

 

---

(不暴雷心得區)

極力推薦小說,然後才是電影。

故事以一個相對平實的角度讓觀者貼近荒唐的戰爭,更貼近「人」,非常感動! 

小說主角宮部久藏極具魅力,電影演員的表現則更為主角大大加了分。 

我從閱讀小說,到網路上滿滿的二戰資料,轉而認識中國近代史,再看了電影… 

【永遠的0】讓我經歷了一段成長的旅程。   

---

 

 

 

科技的進步似乎只會不斷進展下去,資訊的發達以難以阻擋之勢在網際網路上蔓延開來,世界在變,人卻永遠不會變,會貪婪、會勇敢、會欺騙、會懊悔、會膽小,也會尋求生命的價值這就像一個迴圈,人類在歷史中不斷輪迴,有時從中學到教訓,有時從中服從於天性,然而更多時候,身處大環境中的小人物們,只能在掙扎中尋找自我存在的意義。上班族如你我如是,戰爭中的受害者與劊子手們亦如是。

 

而因為科技的進步,這些感知被強迫放大了。人類征服了天空,在飛得更高更遠更快中不斷競賽;人類自以為是地掌握著科學,終於讓貫穿一個生命的一粒彈,演化成一次摧毀十萬生命的一粒彈;燃燒彈悶燒著城市,成堆的軀體如碳雕般碎裂在焦土上;伴隨而來的力挽狂瀾,在民族主義的催化下,似乎自然而然地醞釀成一股壯烈的、自我催眠的,同時夾雜報復心態的反文明舉動。

 

這是年輕又安逸的我們所無法理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永遠的0】不僅是「零式戰鬥機」的興起與沒落,更是帝國主義與軍國主義的狂妄與衰敗,而故事真正想探討的,卻是每個無奈的小人物,如何在這片荒唐下,挖掘出與「0」形成強烈對比的生命價值。

 

 

 從學習戰爭中成長 

 

我很討厭戰爭,更多華人則是很討厭日本。我討厭戰爭是因為戰爭在當下造成無以為數的痛苦,在後世則形成許許多多的矛盾。在很多華人怒罵日本的時候,我不禁想,這個日本是指哪個日本?該道歉的日本人是哪些日本人?在台灣與中國緊張的局勢下,日本該向誰道歉?如今友好,且兩邊觀光頻繁的台日,我們又該以什麼態度給自己一個解答?

 

這真是又痛苦又困難,而誰有資格驟下定論?即便核心至受害者家屬,恐怕也無法以一代全。所以我擅自以為,對尷尬的這一代而言,最好的方式,並非不斷地在後世挑起痛苦,也沒資格漫談原諒,而是要從學習戰爭中成長,而【永遠的0】提供了這樣的機會。

 

【永遠的0】大意是以許多戰爭倖存者的口述,逐漸拼繪出故事主人翁「宮部久藏」的樣貌。戰爭中,每個小棋子扮演著他專屬的小功能,看到專屬於他的扎實小視角,小說其一難能可貴的,是將許多史實貫穿在這些口述之中。看似拉哩拉雜,東一點西一點對戰爭的描述,上wiki一查居然都有完整的紀錄。小說還沒看完,厭惡戰爭的我,已不自覺地從一頁接著一頁點出的wiki頁面中,讀完整個不帶感情、盡量中立的太平洋戰爭史,在震撼於人類的愚蠢中,也嘗試以不同的視角閱讀戰爭。

 

Wiki上有一段讓我印象深刻。二戰末期的日本,處於極度劣勢,許多瘋狂的戰術與態度在戰場上已不足為奇。盟軍攻打沖繩島時,日軍與沖繩島平民都被包圍在島上,資源嚴重不足,瘋狂的日軍竟逼迫沖繩島平民冒險尋找物資,或當人肉盾,最後即將戰敗時,甚至逼迫平民們與自己一同自殺。2007年日本政府曾希望出版社們能在語詞上淡化這段歷史,遭到沖繩居民的強烈反對,最後居民終能獲得「日軍承認罪行」的判決。對沖繩居民而言,這不僅僅是對自我的交代,更是一個讓後代人認識戰爭的機會。

 

戰爭中的愚蠢與矛盾比比皆是,【永遠的0】呈現出史實戰爭中的諸多細節,讓它絕對不只是一個「愛國小說」。雖然電影因篇幅受限而缺乏此類描寫,但小說中細細道出日本帝國軍因對人命的藐視,對升官制度的迷戀,而一步步走向必然滅亡的命運。事實上,愚蠢與矛盾不只出現在日軍,而一旦發生戰爭,恐怕也難論哪一方比較神聖或高尚,對後世的人們而言,也許放下是最容易舒坦的選擇,卻不一定有立場,或有膽量這樣做。

 

我們能做的,就是從認識戰爭中,學習人類之所以自認為有別於其它物種,甚至被推動著不斷去追求「文明」的根本渴望:那便是成為一個懂得愛與珍惜、能彼此尊重與包容的實踐者。也因此,若先不論日本對其他國家所作的戰爭罪行,在日軍的眾多行為中,其一讓現代世人難以理解的,恐怕就是以自殺攻擊為唯一目標的「神風特攻隊」吧

 

 

 原來人類是如此相似 

 

年紀越來越長後,我愈發覺得人類是如此的相像。雖然說,一樣米養百種人,但在多半的情境下,我們會因為類似的狀態而笑,而傷心,或滿足,或懊悔。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操,讓日本人可以自告奮勇地參加「神風特攻隊」,可以在自殺前夕從容寫下遺書,在出發前笑著拍照,飲下一杯酒就以肉身去衝撞敵人?對特攻隊員的心境描寫,是【永遠的0】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更鋪陳了本書的最大謎題:為何一個溫文儒雅,總被人說膽小、怕死,討厭陷入混亂空戰中,為了心愛的妻女,說什麼都一定要活著回家,甚至斗膽拒絕特攻的宮部久藏,會在日本即將戰敗的幾天前,心甘情願參加特攻,落得白死的下場?

 

永遠的0-2  

(故事中有一段,是來自宮部久藏的同僚的回憶,描述說他意外發現主角在晚上時,都會偷偷在無人的地方做體能鍛鍊,驚訝於原來主角高超的飛行技術,其實是來自不斷的努力。但,是什麼能讓宮部如此堅持?不是對國家的愛,不是對敵人的恨,而是來自對家人的牽絆。電影中,主演的岡田准一以很靦腆溫柔的方式,詮釋主角被同僚看到時的不好意思,以及喜於分享家人照片的可愛性格,表演得相當出色。同時,這其實也呼應了零式戰鬥機的命運,日本因自身工業力不足,所以在戰機的設計上,非常偏執於飛行靈巧與高攻擊性能,卻忽略了戰機也是要由人來操作,所以零式的防禦力不足,穩定性不夠,操作上更需要以人的力氣來彌補,飛行員因此更需要拼命鍛鍊身體。) 

 

 

閱讀時,小說讓我有機會深入特攻隊員的內心,即使這也許只是作者的一種假設,或來自戰後倖存者的自我辯解,但都是了解人性可能性的途徑之一。小說細細描述特攻隊員在戰爭的大環境中,如何為了心靈的生存,慢慢培養出對死亡的覺悟,進一步說服自己執行比「九死一生」還絕望的特攻任務;小說也寫出,特攻隊員因為擔心讓遠在家鄉的父母傷心,而努力營造出自己是多麼樂意上戰場,多麼願意為國家付出,多麼死得有意義,絕非在最後一刻仍痛苦地去送死。

 

我突然覺得好像有點理解了。美國發生911事件時,許多受困於高樓的人們,覺得自己的人生要到盡頭了,於是撥了最後的電話給家人,只為了說聲愛、謝謝與對不起。為何要道歉?他們又無須對恐怖攻擊負責但,正是因為在將死之際,強烈地感受到自己對這世界,對所愛之人有無限的牽掛,深刻瞭解原來生離死別所帶來痛苦,所以才會說出這聲「對不起」。

 

也許,生命最偉大之處,就在於會本能地去尋找存在的意義。宮部久藏最後為何會甘願參加特攻,這個問題其實跟故事中其他角色為何會甘願為宮部而死,一樣讓人費解。而我自己認為的解答是,因為他們都感受到了生命的價值。

 

看電影時,因為劇情的簡化,我想可能有些人會感覺宮部久藏被神化了,甚至認為故事是藉由神化「特攻隊員」,而美化戰爭或日本在二戰中的形象。看過小說的我並不這樣認為,故事中充滿魅力的宮部久藏,並非一個神人,而是代表一種值得被追隨的人格特質,同時他仍是一個凡人。戰爭中,人們為了生存,盡力遺忘自己內心中的一些基礎人性,如惻隱之心、恐懼或對愛的渴求,然而宮部久藏卻可以在這樣不正常的環境中,仍保有這些本質,進而影響其他角色對自我的態度,甚至讓他們因此有機會擁有戰後幸福平和的簡單生活。正因為感受到了這樣的生命價值,所以在不得不面對死亡的環境中,他們願意為宮部而死(也讓自己死得有意義)。

 

充滿惻隱之心的宮部久藏,天天要接受生命的隕落,他卻比誰都還熱愛生命,更能看到每個人的價值與美好,對他來說,這不僅是傷心而已,更是對自我原則的違背;在戰爭中,他總以保全自己的生命為前提去作戰,在日軍的環境中,這就像拿其他為天皇賣命的同僚,當成讓自己活下去的墊背一般可惡,要如何帶著逐日累積的巨大愧疚而活下去,也成了他最大的人生課題。於此情景,人對生命的解讀,是否能咀嚼出更超脫的視角?

 

永遠的0-3  

(日本從1944年10月,菲律賓內的雷伊泰海灣戰開始,有組織的使用特攻攻擊。當時日本已經極度缺乏資深飛行員,所以特攻大量採用沒什麼經驗的實習飛官,並由有經驗的資深飛行員執行「帶領」跟「護衛」特攻機的工作。宮部久藏天天看著年輕人被大環境逼上特攻機送死,而在雙方戰力差距極大的背景下,特攻機甚至無法抵達目標上空,就被盟軍的埋伏機給擊落,生命顯得毫無意義。會走到這一步的日本,已經絕望而偏執了,這時的宮部必然已漸漸察覺,自己長久以來的努力,一直追隨的信念,恐怕都將葬送在大環境的洪流中,他可能真的無法實現承諾,活著回去見妻女了...)

 

 

我想到【少年Pi的奇幻漂流】。在許多的分析中,認為少年Pi事實上吃了母親的屍體而活下去,Pi因此在內心中為自己究竟要堅持人性,或為生存而擁抱獸性,產生了極大的矛盾。Pi將不被文明社會(和自己)所接受的自身遭遇,偽裝成較能受眾人理解的「動物版」,並以老虎象徵自己內心的獸性,讓觀者做選擇:你想聽哪個版本的故事?故事的最末,聆聽故事的人選擇了「動物的版本」,Pi則微笑回應「So it goes with God」。

 

我有時想,從神的視角來看,同樣是飢餓,人吃雞,蛇也吃雞,雞吃了蟲,蟲又吃了人,這些與人吃人,會不會是一樣的?人因利益而對他人的求救冷漠,對比因極度飢餓而吃屍體求活命,哪種貼近人性?哪種又更為獸性?也許,這些都是人性,也都是獸性,而真正趨向「神」性的(暫且單純視非獸性也非人性為神性),除了並非僅來自於一個人實際做了什麼,而更在於他試圖欺騙自己什麼,因為這正彰顯了人類最大的特質:會認同、會渴求、甚至期望能實踐某種價值觀,並且在這樣的過程中就能得到滿足。

 

宮部久藏最後為何要把生存的機會讓給大石,我認為不單只是因為大石曾經救過他一命而已,這可能還包含一個更簡單的契機與著眼點:因為他自己是個卓越的飛行員,由他來進行「特攻」,絕對比沒累積多少飛行時數的剛畢業飛官(甚至專業其實是法律),來得更有意義。當死亡的輕易與必然已凌駕生命,我們便能看到生命最核心、最具意義之面貌,那便是發掘自我的價值,於是,宮部久藏的選擇也將不再困難了。

 

 

 永遠的

 

在一頁頁仔細閱讀網頁上的二戰資料時,無法避免不碰觸到一些恐怖的畫面,血淋淋的戰爭罪行,刻在中國人的內心深處。我苦苦思索,真的會有一整個種族的人都特別恐怖嗎?他們為何集體變成這樣?有些事情,美軍也做了,我們該如何區分「策略性執行」或「滿足人類劣根性的執行」的差異?但我最納悶的是,做下這些事情的人,後續過著怎樣的人生?

 

我同時感覺,大部份的戰爭罪行,主要發生在直接面對面廝殺的陸軍(與空軍有關的多為投放不人道新型武器造成巨大傷亡)。所以我嘗試想像,對比【永遠的0】所描述的空軍,陸軍要面對的是扎扎實實的你死我活,每天在戰場上看到的是敵人與戰友的斷肢殘臂;他們要煩惱的,不是適應母艦上的伙食,而是真正的搶奪資源與餓極食人;他們要摧毀的,也不是一架架冷冰冰的機械載具,而是一具具溫熱噴血的肉身。如何能做到這樣?那必然是徹底的泯除人性。(這兒的「人性」一詞又回到正常文明中所說的人性了)

 

要人英勇奮戰,見敵方的男女老幼都照殺不誤,他只能忘卻自己身為人的根本價值觀,回歸野蠻,放大仇恨的情緒,憑感覺行事。但這時,卻又要求「不爽就殺」的軍人,不可以「爽也殺」、「爽也幹」,這好像不太公平啊……我並不是要為誰脫罪,只是再次無奈於戰爭的荒唐。

 

(隨意撿一個戰爭的矛盾與荒唐:推動東京大轟炸,造成8萬多人喪生,10萬人燒成重傷的美國空軍上將李梅,曾說若今日戰敗的是盟軍,他將面臨戰爭罪行的指控,甚至站上絞刑台。因日軍殘殺美國戰俘而極度厭惡日本人的李梅,也表示殺日本人不會讓他感到不安。但他卻在戰後積極推動親日外交,更促使柔道進入奧運,並獲封日本政府授予勳章

 

日本從1894年『甲午戰爭』開始,對中、對俄、對朝鮮連連勝利,展開帝國殖民霸權。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一路從東南亞群島往西佔領至緬甸,往東鋪蓋南太平洋群島,從國土面積、制空與制海權來看,軍國主義的「富國強兵」達到了極高峰,卻轉眼在1942年的中途島海戰開始節節落敗,直至1945年的無條件投降,一切回歸甲午戰爭前的版圖,仿佛什麼也沒發生過……50多年的波濤就像永遠的零,永遠的虛無,留下的痕跡是滿目瘡痍的家園、飢荒和遺留後世的臭名。

 

回頭來看,在不正常、非人道的地獄環境中,我們可能化身魔鬼,也可能因此獲得平世中所無法領悟的超脫價值;而舒適的現代人們,無需付出苦痛的代價,頂多當個小奸小惡之人,或安居在進步的都市中與相愛的人分享每一天的小確幸。生命是如此的無常,又如此的平等,價值與意義僅在每個人的內心。

 

我認真地認為,日本人應該好好道歉,因為這樣才能讓大家有機會以更寬廣的視野,一起來回顧那一段歷史,讓從中創作出的好作品感動更多的人,如【辛德勒的名單】或【偷書賊】。我更希望因為科技的發展,國與國之間都怕得不敢發動戰爭,至少撐個50年,讓我的一生可以用平凡的「0」,劃下句點。

 

 

 

永遠的0-5  

(這是電影最末的畫面。岡田准一實在演得太好,即使這畫面我不忍多看幾眼,卻仍是選為截圖。在最後的最後,宮部久藏踏上了特攻之路,俯衝之際,他強忍著眼淚,強忍著一切複雜交織的情緒,將所有正面與負面的能量都專注於任務上,臉上浮現的卻是一抹微笑......我非常喜歡小說最末尾的安排,即使這絕對是個悲劇:小說最末,宮部成功地撞上了盟軍船艦,炸彈卻沒有爆炸,那是個啞彈!突然間,我覺得這是最完美的結局......我們無法改變大環境,但我們的心仍可以有所成長與領悟;宮部的任務成功了,生命有意義了,但戰爭也即將結束,熱愛生命的宮部無需再創造更多的死亡與傷心的家人們......故事以當時盟軍艦上一位美國軍人的回憶作結,當甲板上的眾人在戰機墜撞擊後卻得以倖存時,他們先是驚訝於眼前的死者,因為必然要有極大的毅力,才能穿越盟軍高科技的層層防線,然後驚訝轉為憤怒於這樣偏執病態的攻擊,卻在思考後發現,這也是戰爭下的一種偉大,於是眾人以尊敬之姿,將這位無名武士的屍體,緩緩投入海中。)

 

 

 

 

 

 短評電影 

 

相對簡化了對戰爭背景的描述,而可能略顯搧情的電影來說,我個人是比較推薦先閱讀小說的。雖然戰爭背景可能會是較硬的內容,但正是因為對這個大環境的理解,讀者才能更體會角色們的情緒,與內心態度轉變的契機。

 

這也來自我一些親友的觀影經驗。沒看過小說時,電影確實仍然感動,越容易僅閱讀到情緒的第一層面。當然這也很有意義,但對於特攻隊員為何願意自殺,主角為何把活命的機會讓給別人,或能與所愛之人一同活在平和的年代是多麼珍貴,都傳達的略淺了。

 

同時讓我意外的,是這個故事並不會因為看過小說,預先知道故事發展,而失去了看電影時的感動。觀影時,我從第一幕開始,宮部久藏的飛機壓低在海面上準備特攻時,就差點哭了出來,因為我知道他是用了多大的意志,甚至超越了飛行員的極限,只為達成他最後的使命,但這並非純粹來自愛國,或是對救命恩人的愧疚,而是精神昇華後,他悟到了生命的意義。

 

所以當然,最後的「彩虹橋」也不至於讓我笑了出來(也就是爺爺的飛機穿越時空,飛到孫子的頭上那一幕,對於這類過度把精神層面轉化成實體搧情畫面的,我都稱呼為彩虹橋,沒錯,典故正是來自【賽德克巴萊】!)。因為即使畫面真的有點「扯」,但它代表著孫子確實在心中見到了爺爺,雖然那仍然只是來自於內心的假想,但心靈卻是貼近的,讓人感動不已;同時在飛機飛過天空後,緊接著的畫面便是宮部久藏在茫茫大海上疾駛,迎向特攻的命運,瞬間,「穿越時空」好像合理了,因為他的生命意義早已沒有侷限。

 

我無法否認,這可能是因為看過小說後的濫情加成,腦內補完,但總而言之,真的要歸功演員的優秀演出。不太關注演藝圈的我,這才發現岡田准一已經不是我大學剛認識他時,那個青澀的模樣,電影裡面的他,成功飾演了宮部久藏這個溫文儒雅,看似膽小怕死但其實極具勇氣,關懷著每個生命,更一心只想回到妻女身邊,因此默默地在戰場上努力活著的飛官,真的是帥翻天!翻好幾圈!

 

完畢。

 

 

 

 

 

 

arrow
arrow

    愛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